很多人都以为川木通和木通没什么区别,以为功效是一样的,其实不然,川木通和木通对人体的作用是大大的不同,人们应该在使用的时候多去了解川木通和木通的功效等等,川木通能替代木通吗?这是我们都应该去了解的。
木通为常用中药,以“通草”之名载于《神农本草经》中品。有清心火、利小便、通经下乳的功效,用于经闭、乳汁不通、水肿、五淋、风湿痹痛等病症效果理想。长期以来,木通应用的品种即存在混乱,经历了名称、品种、功能主治的历史变迁。木通与通草二药名中均有一个“通”字,但有草、木之分,然而在古本草中名实混淆,其说不一。据谢宗万考证,木通原名通草,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本草崇原》云:“木通,《本经》名通草,……陈士良(南唐936~975年)撰《食性本草》改为木通,今药中复有所谓通草,乃是通脱木也。与此不同。”苏颂曰:“通草,生石城山谷及山阳。……其茎干大者径三寸,每节有二、三枝,枝头出五叶……结实如小木瓜、核黑,瓤白,食之甘美,……今人谓之木通。而俗间所谓通草,乃通脱木也。此木生山侧,叶如萆麻,心空,中有瓤,轻白可爱,女工取以饰物。……古方所用通草,皆今木通。”《本草品汇精要》始将二药分条而列,刘文泰曰:“木通出神农本草经,主去恶虫,除脾胃寒热,通利九窍血脉关节,令人不忘,疗脾疸,常欲眠心烦,哕出音声,疗耳聋,散痈肿,诸结不消及金疮恶疮,……”“通草治阴窍不利,除水肿,闭利小便,治五淋,明目,通热,催生,下胞,下乳。” 由上所述,古代所用木通正品无疑是木通科的木通;清代《植物名实图考》提出毛茛科木通,即川木通;历代本草中未见有“关木通”的记载。1954年任仁安通过调查发现我国商品木通主要为马兜铃科植物东北马兜铃Aristolochia mam-shuriensis的藤茎,误认为传统木通就是现在的关木通。其后,关木通收载于《中国药典》1963年版,同时分别收录了木通科植物木通的藤茎(木通)、毛茛科植物川木通的藤茎(川木通)。但因药源短缺,《中国药典》1977年版及以后1985年版、1990年版、2000年版则将木通删去,仅收录了川木通和关木通,而医师处方和药物制剂的用名则仍为木通,名不符实的品种混乱状况甚为严重。在中医药科技工作者的努力下,对木通类商品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工作,《中国药典》2005年版收载木通科植物木通、三叶木通或白木通的藤茎为木通,还了历史本来面目。
由于历史变迁、本草记述中异物同名、同名异物和地区习惯用药等原因,商品木通存在严重的品种混乱情况,据楼之岑教授等1996年对全国商品木通的调查有马兜铃科Aristochia属、毛茛科Ckmatis属、木通科Akebia属等3科10种植物在全国药用,木通商品主要为关木通和川木通,四川省还有用穆坪马兜铃A.moupinenis Franch.(药材称淮通)作木通药用的情况,木通科的木通商品已不易见到,仅在民间草药店中尚有出售。《中国药典》2005年版将木通正名后,商品木通的市场大有好转,但仍存在川木通、关木通、淮通混淆作木通使用的情况,必须引起充分的注意。
关木通含有肾毒性成分马兜铃酸,已取消作为中药成方制剂的原料药使用,临证用药也应按处方药规定管理,用量3~6g,不可多用、久服;川木通成分、药理和功能与木通有相近之处,但并不一致,基源有别,饮片性状区别明显,应注意鉴别,各以其名、其效辨证施药。一切实邪所致的经脉不通,阻滞气化诸证应用木通,湿热瘀血所致的经脉不通,阻滞气化诸证应用川木通,心火亢盛所致的经脉不通,阻滞气化诸证应用关木通,切不可将木通、川木通、关木通混淆应用或互为代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