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委宣传部和北京市医院管理局联合举行的“北京市属医院改善医疗服务专题媒体沟通会”透露,自今年3月起,北京市推出18项改善医疗服务措施、35个服务项目,半年多来,不少措施有了成果。
区办市管,纵向整合资源
自2013年起,北京探索市属公立医院托管区属医院。北京市医院管理局党委常委潘苏彦表示,在前期托管基础上,北京市近年来升级了区办市管合作模式,即由各区政府、市医院管理局发起,共同委托市属医院作为受托方,向被托管方(一般指各区区域医疗中心)提供临床医疗、人才培养、医院管理等服务,明确了区级层面负责办医职能,市级层面负责全面管理职能,打通三级医院与二级医院通道。潘苏彦透露,目前,市属医院托管的郊区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达到9家,力争在2018年前实现市属优质医疗资源全覆盖。
推出300余个专病专症门诊
面对越来越细的科室划分,有些患者挂号稀里糊涂,常常跑好几个科室才把病看周全。对此,北京市医院管理局开展了“专病专症门诊”服务,倡导精准就医。潘苏彦介绍,医院根据患者的就医需求,结合科室、医师的专业特长及发展方向,按疾病诊断或症状设置名称,患者只需根据自己的病症,通过预约挂号平台“按病索医”“按症索医”,即可轻松完成预约挂号。
截至目前,市属医院已经集中推出了300余个专病专症门诊。统计显示,市属医院自4月初开展专病专症门诊服务以来,已有32万余人次患者通过“京医通”预约挂号平台挂到专病专症门诊的号。另外,22家市属医院均在门诊提供了各具特色的专科护理治疗服务和咨询服务,共计55项,其中前者包括伤口造口护理、静脉置管维护、腹膜透析维护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