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6-08 16:58 7182人阅读
微微上幼儿园第一天,就被班上的小朋友欺负了,回家后闹着不肯再去幼儿园。原来,微微是班上个子最矮的,小朋友们为此讥笑、欺负她。其实,微微妈早就发现微微“个头”不太给力,比同龄的孩子矮小些。但她以为这是孩子早长晚长的原因,也就没太在意。这次“幼儿园事件”,促使她带微微到儿童医院看医生。医生通过询问家族遗传史和全面体检后,诊断微微患有“生长障碍”,必须立即治疗。
1、儿童身高有标准
儿童生长发育是有规律的。在青春前,生长激素对身高的作用最明显;到了青春期,性激素对身高的影响相当重要。正常孩子出生时身高48~53厘米,体重2.7~3.8公斤;六个月内身高每月长2厘米左右,体重每月增500~600克;1岁时身高75厘米(年增25厘米),体重9公斤(出生3倍);2岁时身高85~87厘米(年增10~12厘米),体重12公斤(出生4倍);3岁时身高95~97厘米(年增约7厘米);3岁到青春前期的孩子身高每年约长5~6厘米,体重每年约增2.5公斤。
儿童生长障碍俗称“儿童矮小症”,指在相似环境下,身高较同种族、同性别、同年龄健康儿童身高均值低2个标准差(-2SD)以上或处于第300分位数以下者。家长可以采取观察法,即每年详细记录孩子的身高,如果发现孩子长个儿的速度比同龄人慢,那就要提高警惕了。如果3岁以下婴幼儿增长速度小于7厘米/年;3岁至青春期前,增长速度小于3~5厘米/年;青春期增长速度小于5~6厘米/年,应及时带他们找儿科内分泌专家检查。
2、孩子矮小事出有因
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决定着各种遗传性状,因此,临床上常常用父母身高来预测孩子的遗传身高。[父身高+(母身高+13)]÷2±7.5厘米(男孩);[(父身高-13)+母身高]÷2±6.0厘米(女孩)。
内分泌因素
此类疾病主要是内分泌激素分泌异常所致,包括垂体生长激素分泌过少、甲状腺功能低下、性早熟、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过多等。
骨疾病因素
孩子骨发育不良包括软骨营养不良症、骨形成不全等。
营养、代谢性障碍因素
孩子患有慢性疾病、营养障碍、尿崩症、糖尿病等。
环境因素
先天遗传潜力的发挥主要取决于环境因素,如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包括家庭环境)均很重要。
精神社会性因素
又称情感遮断性矮小或精神心理性身材矮小,常发生在结构混乱的家庭中,如父母离异、患儿与监护人关系不正常或严重被忽视、受虐待等。患儿会出现骨龄延迟,具有部分性和暂时性的可逆性生长激素缺乏,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往往低下。当环境改善后,小儿会出现追赶生长。
染色体异常
孩子患有先天愚型综合征、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综合征等。
睡眠不足和缺乏锻炼因素
俗话说,孩子是在睡梦中长大的。科学家发现,生长激素在夜间睡眠状态下的分泌量是白天清醒状态下的3倍,充足的睡眠有利于长高。睡眠时间的长短因年龄而不同,个体差异较大,新生儿每天为14~20小时,2~3月龄为14~18小时,5~9月龄为13~16小时,1~3岁为12~14小时,4~6岁为11~12小时,7~10岁为10小时,10~14岁为9小时;青春期睡眠时间略增多,为9~10小时,成人一般7~8小时。
运动可刺激生长激素分泌,儿童青少年经常从事体育运动,能促进骨生长,使遗传潜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有研究显示,运动比不运动儿童平均高2~3厘米。
3、如何检查诊断矮小症?
标准数据法
医生对孩子进行身高测量,再和相应年龄段的标准身高进行比较,看是否在正常范围内。另外,还应进行智力、面容、各大脏器检查(视触叩听)和外生殖器检查。
同龄比较法
如在一个时期,孩子比其他同龄、同性别孩子矮的程度很明显,说明孩子的发育状况出现异常。
骨龄测试法
正常孩子的骨龄和年龄发育是同步的,但矮小症患儿的骨龄发育比年龄或早或晚。因此,骨龄测试是最可靠的监控办法。
矮小症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尿便三大常规,肝肾功能、血糖检测;头颅CT或MRI检查,看脑垂体大小及有无占位性病变;甲状腺功能、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检测;生长激素激发试验、染色体检查和肾上腺B超检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