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长得慢,当心“矮小症”在作祟

2018-03-12 10:29  1890人阅读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们也期望孩子的身高能够“节节高”。然而,儿童矮小症是一个危害儿童生长发育等健康的大敌。它不仅与遗传有关,还与疾病和心理有关。孩子在成长中,身高增长状况容易被家长忽略,一旦发现孩子比别人矮一头时,就非常晚了。矮小症是可以治疗的,关键是要早发现,早治疗,孩子的年龄越小,治疗效果就越好。

一年长不到4厘米应警惕

一般来说,如果在相似环境下,同种族、同性别、同年龄患者身高低于正常人群平均身高两个标准差以上或第三百分位以下,就能诊断为矮小症了。孩子身高增长速度也可以作为一个评判标准,3岁以下婴幼儿增长速度小于7cm/年;3岁至10岁青春期前,增长速度小于5cm/年;青春期增长速度小于8cm/年,都属于身高增长缓慢。家长要掌握孩子基本的生长发育规律,每年详细记录他们的身高,如果发现孩子在生长发育期间长个儿的速度比同龄人都慢,一年连4厘米都长不到,那就要提高警惕了,最好带他们到正规医院的内分泌科矮小门诊检查。

五成矮小症源于内分泌疾病

引起矮小的原因除家族遗传因素外,多由疾病所致,内分泌疾病引发的矮小症占临床矮小症病人的50%以上,这其中最常见的就是脑垂体分泌生长激素障碍,而生长激素是人出生以后促进骨骼和器官生长的最主要激素,它的不足会直接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完全性生长激素缺乏的患儿多数都是1岁后开始呈现生长缓慢的,他们往往表现为匀称性矮小,如可能已经是20多岁的成年人了,但永远长着一张娃娃脸,甚至声音还仍然是稚嫩的童音,可是他们的智力却跟正常人一样。完全性生长激素的缺乏也让患儿所有的发育都晚了一步,尤其是生殖系统(青春期发育)。这些患儿如果不进行生长激素治疗,就会变成我们俗称的“小侏儒”,一般男性成人后身高只有130cm左右,而女性也不会超过120cm。

矮小症患儿的心理隐患

矮小的孩子常常受到嘲笑、作弄,因而使他们变得内向、自闭甚至抑郁。一项由国内多家医院参与的“生长发育异常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的调研结果显示,矮小患儿不仅有生理上的问题(长不高),而且心理也有问题,近六成的矮小患儿都出现过不同程度的心理隐患,如性格内向、情绪不稳定、社交退缩等现象。

矮小症治疗“黄金期”

矮小症早期发现,可以早期治疗。3—12岁是儿童身高增长的“黄金时期”,也是帮助矮小症患者身高增长的最佳时机。只要及早发现,及早治疗,大部分患儿可以达到正常人的身高。

如何及早发现孩子身高异常?

1、用生长发育图表进行比对

小孩身高小于最低的曲线位置既是小于第3百分位数(好比100个小孩按照由矮个至高个排队,排在前三个的小孩就是矮小)。

2、标准数据法

根据医学类教科书中每个年龄段身高的规定,对孩子进行身高测量,再和标准数据进行比较,看是否在正常范围内,监控孩子在每个年龄段的身高增长是否正常。

3、生长速度慢

第一年小于25cm,第二年小于10cm,2-3岁小于7cm,3-10岁小于5cm/年,青春期小于8cm/年;需要到医院就诊。

4、同龄比较法

和同龄同性别的孩子相比较,如在一个时期,孩子比其他孩子矮的程度很明显,说明孩子的发育状况出现异常。这种办法特别是对那些带孩子较少的家长尤为重要。比如一段时间没看见孩子,突然看见孩子后,发现身高没变化,应立即注意孩子发育情况。

5、骨龄测试法

骨龄是准确判断一个孩子身高发育状况的依据。正常的孩子,骨龄和年龄的发育是同步的。但患矮小症的患儿,骨龄发育比年龄或早或晚。因此,定期对孩子进行骨龄测试,是最安全可靠的监控办法。

如何治疗矮小症?

1、药物治疗

矮小症患者大多数可通过药物治疗而长高,关键是要查出矮小症的病因,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甲状腺功能低下引起的矮小,可用甲状腺素治疗;生长激素缺乏引起的侏儒症患者,应补充生长激素进行药物治疗;对Turner综合征、慢性肾衰和宫内发育迟缓等非生长激素缺乏等引起的矮小,用生长激素治疗也有一定的效果,一般治疗第一年可增高8-10cm,个别人可增高15cm以上,病因不同疗效不同。

2、非药物治疗

(1)合理的饮食:多吃含蛋白质的食物,如蛋类、鱼类、豆制品类和乳制品类;另外,多吃含钙食物也有助于长高。

(2)适量的运动:运动不仅能促进生长激素的分泌,同时,身体充分运动后还能增进食欲,对孩子增高有帮助。有助于长高的运动有慢跑、跳绳、跳舞、打篮球、打排球、游泳等。尽量避免举重等会阻碍骨骼纵向生长的运动。

(3)父母的关爱:身体的发育受社会环境与家庭环境的影响,特别是低年龄的儿童,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尤其明显,一般把儿童由于缺少应有的关爱而引起的身材矮小称为“心理性矮小症”。因此,家长一定要为孩子营造一种健康、关爱有加的生长环境。

加载更多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