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您推荐

关闭

继续播放

母乳性黄疸的危害

发布时间:2021-01-06

潘玲琳主任医师

长沙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

视频内容

母乳性黄疸多见于母亲缺乏喂哺技巧的知识、乳房肿胀、乳头皲裂、新生儿无效吸吮、生后短时间内母乳量有限等。婴儿处于饥饿、脱水、营养缺乏状态,可使胎粪排出延迟,肝肠循环增加,从而导致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肝型黄疸严重者可导致新生儿胆红素脑病,以致抽筋、导致儿童的智力发育障碍。 迟发型母乳性黄疸多于生后母乳喂养6-9天出现,可紧接生理性黄疸发生,亦可在生理性黄疸减轻后再次加重。黄疸以轻、中度多见,重度较少见。多数患儿一般情况良好,无明显的临床症状,但血清的游离胆红素峰值超过生理范围,该型黄疸持续时间可达4-12周,预后良好,很少引起新生儿胆红素脑病。 预防母乳性黄疸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早开奶,生后1个小时内进行哺乳; 2、勤吸吮,生后第一日,即增加哺乳频率至少每日达8-12次; 3、适当补充微生态制剂; 4、实时监测胆红素水平。 但需要注意的是,通常需排除病理性黄疸,才能够诊断为母乳性黄疸。

432
相关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