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10-21
范芸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血液内科
血小板是维护机体完整性的,如果有出血,血小板会冲到前面形成一个血小板血栓来堵上破口。通常10-30万/μL是血小板的正常范围,5万/μL以上不会发生自发或者活动性大出血,3-5万/μL的风险往往也不高,真正的大出血往往是血小板水平低于3万/μL,甚至低于2万/μL。一般血小板水平下降见于感染、用药后、免疫破坏、分布异常,甚至是骨髓增殖异常,比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患者可能血小板增生,程度减低,就出现了血小板下降。原来由于恐惧血小板减低带来的出血,临床上都是积极的治疗,给激素以后血小板上来一点,激素减下来后血小板又下来了,再吃上激素,反反复复,导致病人后来血糖高了,骨质疏松了,感染也频繁发生,并发症很多,问题很多。 所以现在国际上已经统一了共识,所有的血小板减少其实都是通过免疫机制导致的,无论是药物引起来的,还是感染引起来的,所以现在的原发或者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统一命名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也就是国际上认为都是通过免疫破坏导致的。如果血小板真的明显减低,合并有活动性出血,这种时候可以给一些免疫抑制剂进行治疗,包括激素,包括硫唑嘌呤、环磷酰胺等,甚至美罗华。在患者没有活动性出血的时候,血小板数目偏低,现在也并不是很主张积极治疗,因为积极的治疗患者可能不受益,而且可能由于免疫抑制剂的治疗带来一些远期问题。
3.99万播放2018-12-13
4.14万播放2019-07-24
3.76万播放2022-11-14
4.92万播放2019-07-31
2.36万播放2019-07-24
3.85万播放2020-03-10
4.51万播放2018-12-07
9.14万播放2021-09-10
8.12万播放2018-01-11
4.37万播放2021-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