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喝水要适时
喝水不是口渴就喝,不口渴就不喝。早晨起床后一定要喝水,因为经过一夜,人体流失的水分至少有450毫升,此时身体正处于缺水状态,空腹缓速喝下150~200毫升的水,再做一些简单的运动,有助于促进肾脏、肝脏排毒;上午9点左右适当喝些水,可以缓解工作时流失的水分;中午12点至下午1点之间,即在用完午餐后的半小时左右,适当喝些水可以促进消化;下午3点左右,饮用优质矿泉水或健康的花茶能帮助人体补充水分、提神;下午5点左右到晚饭前,喝适量的水,既能补充水分,还能避免晚餐食用太多;睡前1小时左右喝一杯水,可以避免睡眠中血液浓度升高的风险。
此外,食用咸、辣、油腻的食物之后,容易造成唾液分泌减少、口腔黏膜水肿,可以喝些凉白开、茶水或柠檬水缓解;开空调后半小时,容易因为空气干燥而造成体内水分流失,此时需要及时补充水分;感冒发烧时,会以出汗的方式散热,消耗大量水分,甚至脱水,需要注意多喝温开水或葡萄糖水;洗热水澡后,身体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心脏跳动比平时快,此时宜小口喝水补充水分;便秘时应大口喝水,吞咽幅度大一些,水能尽快到达肠道,刺激肠道蠕动,促进排便。
建议根据以上内容,制定“每日喝水时间表”,保证日常的饮水次数和饮水量,以更好地发挥水的健康功效。(作者范永坤)
来源:中国医药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