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薯:补气养血
白薯,又名甘薯、红薯、红苕、番薯、地瓜。其药性甘平,《本草纲目》记载其“补虚乏,益气力,健脾胃,强肾阴,功同薯蓣”。因其富含蛋白质、淀粉、果胶、氨基酸、膳食纤维、胡萝卜素、维生素及多种矿物质,被营养学家称为“营养最均衡食品”。
白薯可蒸、煮、烤食,可健运脾胃、促进消化。与米煮成红薯粥效果最佳,用新鲜红薯100克,粳米(或小米、糯米、黑米)150克,红豆50g,红枣、龙眼肉若干,花生适量一起熬粥,可健脾养胃、补气养血。
白薯含糖量高,可刺激胃酸分泌,且含有一种氧化酶,容易在胃肠道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引起腹胀、呃逆、吐酸水等不适,故不宜食用过多。清代赵学敏的《本草纲目拾遗》记载其“气味甘平,无毒,主治补中活血、暖胃、肥五脏。白皮白肉者,益肺气生津,中满者不宜多食,能壅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