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的颜色黄色是怎么回事

2022-12-23 17:14  3127人阅读

尿的颜色发黄可能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

1. 正常现象:尿液中含有的尿色素、尿胆素、尿胆素原和卟啉等物质,使健康人的尿液肉眼观察大多为淡黄色或橙色。如果饮水减少或出汗增多,尿液浓度会升高,导致尿颜色偏黄,通常增加饮用水后可以恢复正常。
2. 饮食因素:长期食用一些食物,如胡萝卜、木瓜、橙子等,其中的核黄素、复合维生素B或者维生素B族等都可以导致尿液呈黄色。一般停止相关饮食后,尿液便会恢复正常。
3. 肝胆疾病:肝脏系统病变,包括慢性肝炎、脂肪肝、肝硬化等,以及胆道疾病,如梗阻性胆管炎、胆囊结石造成的梗阻等,都会导致血液中的胆红素水平提高,过量的胆红素会顺着肾小球过滤过到尿液中,造成尿胆原水平提高,从而导致尿颜色加深,使尿液呈黄色。由疾病引起的尿液发黄,一般在消除基础疾病后就可以恢复正常。
4. 泌尿系感染:如尿道炎,是由细菌、淋球菌、支原体、衣原体、真菌等微生物感染所导致。在临床上尿道炎的主要表现包括尿频、尿痛、尿急等,患者还可出现尿液发黄的症状,严重者可以出现血尿、腰痛、盆腔疼痛等。
5. 病理因素:尿颜色很黄也可能是由病理因素引起的,如严重脱水、低蛋白血症、心功能不全、肾血管狭窄、肾病综合征、狼疮性肾炎、机械性尿路梗阻、外压性尿路梗阻、胆囊炎、胆管结石、肝硬化等。如果长期出现深黄色尿液症状,患者应及时到医院进行相应检查,根据临床表现及相关实验室检查和辅助检查,明确诊断方向,给予适当治疗。

因此,尿的颜色偏黄可能是正常现象,也有可能是由于饮食、肝胆疾病、泌尿系感染或其他病理因素引起的。如果尿液颜色长期偏黄,建议及时就医,以确定具体原因并获得适当的治疗。
加载更多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