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间隔缺损是否一定需要手术?该如何选择手术方式?

2018-05-24 16:44  4556人阅读

房间隔缺损是否需要手术?这大概是困扰很多患儿的家长的问题。的确,绝大部分先天性心脏病都需要手术治疗,那么房间隔缺损是否一定需要手术呢?

房间隔缺损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是由于原始心房间隔的发育、融合、吸收异常,导致出生后在心房间隔上仍残留房间孔。房间隔缺损主要分为原发孔缺损、继发孔缺损、静脉窦型缺损及冠状静脉窦型缺损,继发孔型为最常见类型,占房缺75%。临床以反复唿吸道感染和生长发育迟缓等为主要表现。有报道出生一周的新生儿超声心电图检查在房间隔上有一孔洞(约3-8mm)者约占24%,一岁后92%自闭。继发孔房缺有自然关闭的可能,4岁前约有15%自闭,但其他类型的两房间交通不能自闭。一般缺损小于5mm且无症状,可以无需治疗,不会对患儿心脏功能及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若缺损靠近房室瓣、上下腔静脉并伴有较明显的临床症状,即使缺损小于5mm,仍需手术。

先天性心脏病治疗方法有两种:外科手术治疗与介入治疗。外科手术治疗为主要治疗方式,可应用于各种简单先天性心脏病(如: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及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如:法洛四联征、右心室双出口、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等)。介入治疗近年来在国内发展较快,主要适用于典型的肺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瓣缩窄、肌部室间隔缺损等。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外科手术治疗适用范围较广,适用于各种简单、复杂先天性心脏病,但创伤较大、需体外循环、术后恢复时间长、需要输血、会遗留瘢痕等,少数病人可能出现心律失常、胸腔、心腔积液等并发症。而介入治疗适用范围较窄,价格较高,但无创伤,术后恢复快,无手术疤痕,目前我国房缺介入封堵的成功率已达94.2%-99.4%,继发孔型房缺,缺损边缘至上、下腔静脉,冠状动脉窦、右上肺静脉之间距离≥5mm,至房室瓣距离≥7mm,年龄>2岁者可以选择介入治疗。

加载更多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