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胸腔积液的三大处理措施

2018-04-12 16:01  7951人阅读

肿瘤患者出现胸腔积液意味着疾病的进展,进而需要改变临床治疗策略。

恶性胸腔积液(MPE)是指原发于胸膜的恶性肿瘤或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转移到胸膜引起的胸腔积液。恶性胸腔积液出现意味着癌症到了晚期不可治愈的阶段,对于转移性肿瘤,中位生存期在4-6个月,对于胸膜肿瘤,中位生存期在9个月。

25%病人以恶性胸腔积液为首发诊断,肿瘤患者出现胸腔积液意味着疾病的进展,进而需要改变临床治疗策略。

如何诊断?

胸腔积液的诊断依赖于影像学或超声确诊。通常情况下患者有或无临床症状,多数以唿吸困难为首要临床症状,部分患者出现咳嗽、发热等症状,或是其它系统疾病的临床症状如恶心、腹部不适就诊。

对于恶性胸腔积液判定的金标准就是胸水中或是胸膜组织活检查见癌细胞。

然而,胸水中癌细胞的阳性率较低,基层医院行胸膜组织活检的难度较大;因此,通常可依据恶性肿瘤病史,如胸部肺癌、胸膜恶性肿瘤,其他肿瘤如乳腺癌、宫颈癌、肝癌等,结合胸水性质、胸水中肿瘤标志物检查可诊断。然而,可能有约5%的病人患有恶性肿瘤,胸水却为良性。

三大处理措施

恶性胸腔积液的处理措施较多。首先考虑原发疾病,若原发疾病如肺癌能有效控制,部分患者胸水量会逐渐减少或稳定。

其次,临床有效且最常用的措施是肋间留置胸腔引流管进行胸水引流;超声定位后胸腔穿刺留置引流管,引流管通常为深静脉导管,留置刻度为15-20cm,外接引流袋,一般首次引流不超过600ml,一周内多次引流且引流净后可行胸腔内药物灌注。

胸腔内灌注药物种类较多。目前灌注的药物种类主要有生物制剂、化疗药物、血管生成靶向药物及植物活性成分。生物制剂如IL-2、IFNβ、IFNγ等,化疗药物以铂类较多,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主要有贝伐单抗,而植物活性药物以榄香烯、鸦胆子有注射液及香菇多糖等应用较多。前述胸腔灌注药物临床均可应用,可在恶性胸腔积液诊断明确的情况下行胸水引流后灌注治疗,然而疗效报道不一。

再次,胸腔积液引流后行胸膜固定是有效的方法之一,硬化剂的选择通常为医用滑石粉,我国暂无生产出售;因此,博来霉素是可替代的硬化剂,通常为45-60mg;其它如短小棒状杆菌、多西环素、四环素等可以应用,疗效不确定。应当注意的是在灌注硬化剂的同时应用利多卡因减轻灌注后的胸痛等副反应。

最后,经胸腔镜治疗及外科手术治疗是三级医院可选择的方法。对一般状态良好的患者,胸腔镜尤其是内科胸腔镜不仅可以有效的诊断,而且可以行胸水引流和胸膜固定术。外科胸膜切除术是一种浸入性治疗手段,尚有待进一步临床应用证实。

加载更多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