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您推荐

关闭

继续播放

慢性失血性贫血的原因及治疗

发布时间:2023-06-07

赵弘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血液科

视频内容

慢性失血性贫血,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缺铁性贫血,所以临床上诊断缺铁性贫血以后,往往医生还会让患者检查其缺铁的原因。如果考虑慢性失血性贫血,要明确其失血的位置。对于常见的育龄期妇女,最常见的慢性失血原因是月经量过多,会建议患者进一步到妇产科进行检查。明确是有子宫肌瘤,还是子宫腺肌症,或者是功能性的子宫出血,都是需要在妇科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对于男性,尤其青年的男性患者出现这种贫血的时候,要考虑有没有消化道、胃肠道的失血。最常见的原因就是因为痔疮导致的慢性失血,往往患者对此不在意,但是时间长了以后,也会导致缺铁性贫血的发生。对于年纪大的患者,要考虑胃肠道有没有恶性肿瘤的可能。尤其当老年人出现了消瘦、食欲下降、进食不好的情况,要让患者到消化科进一步检查。首先可以进行大便化验,检查大便里有没有潜血,可以判定是消化道的慢性失血,还有消化道的疾病,比如溃疡病,也会导致消化道的慢性失血,时间长了以后会出现缺铁性贫血。

14
相关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