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7-19
苏琳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消化内科
胃萎缩是指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分为慢性萎缩性胃窦炎,以及慢性萎缩性胃体炎,在我国最主要的是慢性萎缩性胃窦炎。是否能治好,需要根据具体病情分析,分析如下:1、慢性萎缩性胃体炎:慢性萎缩性胃体炎是一种自身免疫相关的疾病,好发于欧美,我国发病率比较低,此类疾病是自身免疫病,很难治好,主要是治疗其所产生的并发症,如恶性贫血、消化不良等;2、慢性萎缩性胃体炎:慢性萎缩性胃窦炎在我国是最常见,一般是幽门螺杆菌感染,萎缩是一种病理学的诊断,需要胃镜下取病理进行检查。如果胃的腺管发生萎缩,称为萎缩,萎缩后因其分泌黏液的功能下降,会使得胃的腺上皮变成肠上皮,也称为肠化生。萎缩得越重,肠化生也就越重。轻度的萎缩不伴肠化生,可以通过积极治疗,有逆转的可能。但是重度的萎缩及伴有肠化生,则不可能再逆转,主要是要定期监测胃镜来预防胃癌的发生,因为胃癌一般生长在萎缩的黏膜上。
8.52万播放2021-04-25
4.01万播放2023-05-06
4.71万播放2023-07-14
8.72万播放2018-08-24
3.89万播放2019-01-24
3.91万播放2019-05-20
3.31万播放2020-01-03
4.84万播放2023-06-30
8.12万播放2023-08-14
5.23万播放2021-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