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您推荐

关闭

继续播放

传播新冠病毒的气溶胶是怎么形成的

发布时间: 2023-06-08

余剑波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

视频内容

新冠肺炎传播途径主要为直接传播、接触传播和气溶胶传播。 直接传播是指患者的喷嚏、咳嗽、说话的飞沫,呼出的气体近距离直接吸入导致的感染;接触传播是指飞沫沉积在物品表面,接触污染手后,再接触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导致感染。气溶胶传播是指飞沫混合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吸入后导致感染。那么,气溶胶是怎么形成的? 说话、唱歌和大笑时均可形成气溶胶,液体的质点大小在0.1mm及以下,液体的飞沫在空气中逐渐干燥而形成飞沫核,随着空气的流动和迁徙,可以达到数百米以上。人体在呼吸、咳嗽和打喷嚏时都会产生众多的小液滴,其中打喷嚏时产生的小液滴更多,每次可以达到40000个,直径在0.5-12μm的小液滴,被排出速度可以达到100m/s以上。咳嗽产生小液滴相对较少,一次最多可产生3000个小液滴。人体打喷嚏时所产生的颗粒直径较大,容易沉降到地面,而呼吸、说话和咳嗽时所形成的颗粒直径较小,容易悬浮在空气中,随空气进行迁徙。同时产生气溶胶的几率也会很高,在空气中容易形成感染性气溶胶。 世卫组织此前发布的《怀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时医疗机构感染预防和控制》的文件中指出,气管插管、无创通气、心肺复苏以及气管插管之前的通气和支气管检查时,都会产生气溶胶。

233
相关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