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您推荐

关闭

继续播放

什么是膜性肾病

发布时间:2023-10-13

彭涛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肾内科

视频内容

膜性肾病是肾脏疾病常见的5种病理类型之一,发病的根本机制是肾小球足细胞出现了异常,出现了轴突的融合,从而使滤过膜通透性增加,尿中出现大量的蛋白尿,根据病理程度的不同,分为Ⅰ期膜性肾病、Ⅱ期膜性肾病、Ⅲ期膜性肾病以及Ⅳ期膜性肾病。Ⅰ期膜性肾病和Ⅱ期膜性肾病称为早期膜性肾病,整个膜性肾病的治疗需要根据病理表现以及临床表现来进行治病。膜性肾病的患者,如果诊断为原发性的膜性肾病,血中的抗磷脂酶A2受体抗体就是阳性的,而肾脏组织中的抗磷脂酶A2受体也是阳性的,这个时候的治疗需要根据尿24h蛋白质来进行判断。如果<4g需要对症治疗,应用ACEⅠ或者ARB,或者某些中成药物来进行治疗。大约30%-60%的患者,经过6-12个月可以自行缓解。如果膜性肾病蛋白尿>4g而<8g,这个时候根据病人的意愿,可以选择对症治疗,也可以选择免疫抑制剂来进行治疗。如果24小时尿蛋白>8g,那么最好采用免疫抑制剂,特别是糖皮质激素来进行治疗,膜性肾病由于自身的特殊性,单独采用一种免疫抑制剂往往效果不好,需要加用第二种免疫抑制剂,例如环磷酰胺、吗替麦考酚酯或者他克莫司,根据病人不同的情况来选择。

97
相关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