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4-10
高娜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风湿免疫科
类风湿因子升高,可以见于临床上多种情况。最常见的是类风湿关节炎,也可以见于其他的结缔组织病,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以及干燥综合征等结缔组织病。另外,在慢性的感染、肿瘤,还有慢性肝病中也可以出现类风湿因子的阳性。对于类风湿关节炎的患者,类风湿因子水平升高,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以后,类风湿因子有可能下降。但是类风湿因子并不是一个评价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活动度的指标,和预后有一定的关系,但是和疾病的活动度关系并没有那么密切。在临床上,如果诊断了类风湿关节炎后,更多的是关注患者自身的症状,包括关节的肿胀、晨僵、压痛,以及血清的C反应蛋白和血沉,这些变化的情况。因为这些指标是评估患者类风湿关节炎,是否活动的非常重要的因素。而类风湿因子在经过一定时间的治疗以后,有可能下降,但是也有可能下降不是特别显著。患者也不必因为类风湿因子没有下降,而过度地焦虑自己的病情是不是没有得到很好地控制。更关注的是患者自身的症状,以及血清C反应蛋白的改变。
7.3万播放2021-09-15
9.81万播放2021-02-05
2.1万播放2021-05-11
2.96万播放2021-05-31
2.47万播放2018-12-15
2.02万播放2018-08-28
2.08万播放2021-03-22
2.77万播放2018-07-16
5.64万播放2023-11-10
4.24万播放2019-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