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您推荐

关闭

继续播放

什么是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发布时间:2023-08-18

迟骋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

视频内容

营养不良性贫血通常指造血原料事物减少、吸收障碍等,而引发的造血量不足,导致贫血,造血量不足导致贫血,常见于缺铁性贫血和巨幼细胞性贫血。缺铁性贫血患者主要是由于铁的摄入不足或丢失过多,以及吸收障碍导致,具体原因如下:1、青少年患者的偏食和妊娠期妇女对铁的需求量增加,但是没有进行相应补充,或者婴幼儿没有及时添加辅食,都会导致铁摄入不足,从而发生缺铁性贫血;2、对于胃十二指肠溃疡、胃大部切除术后的患者,铁在胃肠道的吸收会出现障碍,也会导致铁吸收减少,而发生缺铁性贫血;3、各种的慢性失血,比如痔疮出血、慢性消化道出血、女性月经量过大等,都会导致长期铁缺失,从而导致缺铁性贫血。发生缺铁性贫血时,患者的血清铁、血清铁蛋白水平下降,总铁结合力上升,血常规中可以见到血红蛋白的下降,伴有红细胞平均体积、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以及红细胞贫血蛋白含量均下降,呈现典型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而如果是叶酸、维生素B12缺乏,导致的则是巨幼细胞性贫血。其常见原因也是摄入不足,吸收障碍和丢失过多。患者的化验检查中,会出现叶酸、维生素B12水平的下降,都是常见的营养不良性贫血。

40
相关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