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您推荐

关闭

继续播放

老年人吃完饭血压低怎么回事

发布时间:2023-05-16

李菁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心脏内科

视频内容

老年人吃完饭后如果血压低,通常称之为餐后低血压,此类老年人即为餐后低血压的老年患者。餐后低血压出现的原因有年老、身体衰弱,或比较瘦、容量不够,或是糖尿病、帕金森病,以及其它的神经系统问题,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出现问题时,比较容易出现餐后低血压。餐后低血压,主要是个人的血压调节能力下降,自主神经功能即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调节能力变差,血压调节能力与年轻人相比较差,因此会出现餐后低血压。导致老年患者出现餐后低血压的科学原理尚在研究,常见的原因有以下几种:1、血液大量输送到胃肠道:通常认为由于进食后胃肠道需要消化,饱餐后胃肠道充血,需要较多的血液将吸收的养分送到全身各处去。因此进食之后,大量血液集中在胃肠道,血液为输送养分而服务,大量血液集中在胃肠道,全身其它脏器循环血量就会减少。健康人、年轻人的血管调节能力比较好,有比较好的分配能力,可以将血液分配在比较重要的脏器,如大脑、心脏、肾脏等,保证血液供应,尤其是大脑的血液供应,保证血压稳定;2、血管调节能力差:如果老年人交感或迷走神经功能有障碍,血管调节能力如血管收缩、舒张能力差,即血管不能公平分配血液,进食后大量血液集中在某处,其它脏器的血液也会减少。另外如果小血管不能如期收缩,血管中的血容量就会减少,调节血压需要血管有一定的张力,来维持血管的形状,让里面有足够的血液维持血管里面的血液流动。因此如果老年人血管调节能力较差,血液容量也比较少,血管里面的支撑能力也比较差,血液冲击血管壁造成的压力就会降低,血压自然会下降。血压下降可能会导致头晕,甚至部分老年人会出现眼前发黑、晕倒的症状,上述即为餐后低血压发生的主要原因。目前完全避免餐后低血糖发生仍不现实,毕竟帕金森病、糖尿病等属于已经发生的疾病,老年人生活中要避免吃太饱,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餐后低血压发生。

49
相关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