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您推荐

关闭

继续播放

蛋白尿是怎么回事

发布时间:2019-11-24

肾病科

视频内容

尿蛋白指的是在尿液检查出了蛋白质,正常情况下,正常尿中有微量白蛋白,但只有尿蛋白质24小时以上达到了150mg,才称为蛋白尿。尿常规定性可出现阳性或阴性,出现尿蛋白的原因比较多,分生理性和病理性。生理性蛋白尿分为过高的蛋白质饮食、精神激动、剧烈运动、长时间受寒、妊娠等,都可以出现暂时蛋白尿。感冒发烧以后38℃以上,有时也可以出现蛋白尿,但这种蛋白尿一般都不超过+,也比较少。但病理性肾脏疾病,如肾脏疾病、肾小球肾炎、肾小管疾病,还有高血压、肾脏损害、各种细菌感染、肾盂、肾炎、肾结核,还有多囊肾、肾小球病变等肾脏疾病,都可以出现蛋白尿。 定性实验是用来筛选和粗略估计尿蛋白含量的方法,一般用+号和-号代表阳性和阴性。但是尿蛋白的试验只是测量一次性尿的结果,非常容易受尿液浓缩和稀释的影响,不能够准确反映尿蛋白的程度,如人体剧烈运动、重体力劳动、情绪激动、过冷、过热、应激状态时尿蛋白排出就会增加,称为一过性蛋白尿。这种情况下也不影响寿命,在几小时或数天之后就可恢复正常。一般超过了24小时尿蛋白定量,超过了150mg,就要检查原因,尽量不要用+号来反应情况,+号很不准确,有时喝水多了,可能+号就会少一点,尿液很浓缩时+号就多一点。所以不要用+号来反映蛋白尿的程度,尽量做24小时尿蛋白定量比较准确。

451
相关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