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您推荐

关闭

继续播放

什么是急性心肌梗死

发布时间:2019-12-13

检验科

视频内容

急性心肌梗死即急性心肌缺血性坏死,由于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心肌因持久性缺血而发生局部坏死。发病机制通常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基础上继发血栓形成所致,其临床表现严重且持久,一般为数小时或数天的心绞痛,多伴有严重的心律失常、低血压或休克,是高死亡率的危急症。 心肌梗死检查项目包括心肌酶、血和尿的肌红蛋白、肌钙蛋白等。其中心肌酶谱包括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及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及其同工酶,在发病6小时内增高,24小时达到高峰,3-4天恢复正常。 在诊断急性心肌梗死过程中,肌酸激酶及其同工酶优于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及乳酸脱氢酶及其同工酶。此外,肌钙蛋白I和肌钙蛋白T血中浓度与心肌梗死范围及预后存在良好的相关性,是目前公认的心肌梗死最佳确诊性标志。

131
相关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