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23-09-11
孟泽武副主任医师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肝胆外科
胆碱酯酶增高的原因很多,其中包含高血压、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以及一些神经系统的疾病、肾功能衰竭等,都会引起胆碱酯酶偏高。而胆碱酯酶包含一种是乙酰胆碱酯酶,还有一种是血清的羟基胆碱酯酶,两者具有不同的作用。乙酰胆碱酯酶主要针对一些乙酰胆碱,主要存在神经触体上,如果相应的胆碱酯酶减低的情况下,就会出现胆碱能神经的兴奋,类似于有机磷中毒。所以相对于胆碱酯酶偏高,胆碱酯酶偏低往往有更典型的临床意义,比如常见于有机磷中毒,或者因为一些肝脏疾病导致合成功能不全,也会导致血清的胆碱酯酶下降,比如见于肝硬化、肝纤维化、急性肝炎等情况,某些药物也有可能会导致血清中的胆碱酯酶下降。所以,胆碱酯酶偏高的原因很多,需要从这些方面进一步检查。另外也要注意胆碱酯酶偏高的走势是逐步恢复正常,还是更高,如果有更高,需要注意及时给予原发疾病的治疗。
4.46万播放2023-06-01
3.68万播放2023-09-25
3.22万播放2023-04-03
1.38万播放2023-04-28
4.13万播放2023-10-23
3.1万播放2023-10-27
6.42万播放2023-07-20
9.02万播放2023-10-13
1.19万播放2023-04-04
2.36万播放2023-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