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源远流长,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字数结构相同,是中文语言的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的来历你知道吗?下面就跟随康网小编来看一下对联的来历吧。
对联的来历
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因为它是正月初一,所以它是农历中一年的开始。每到这时,家人团聚,热烈庆祝,称为“过年”。过年时,家家户户都喜欢写春联,贴春联,用吉祥的语句表达对新的一年的祝愿与期盼,因此,春联就成为了我国节日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了。
春联的历史很悠久,它的前身叫做“桃符”。即用暗红色的桃木削成长方形的木板,在木板上画上两个神像———神荼(tú;)和郁垒的画像,钉在大门两旁,用来驱鬼辟邪,以求吉利。
到了五代十国时期,后蜀有位君主叫孟昶(chǎng)。一年除夕时,他心情很好,便让身边的翰林学士辛寅逊在桃木板上写两句吉庆话,想挂在自己卧房的门口。当辛寅逊写完后,孟昶看了不中意,于是提起笔来,亲自写了十个字:“新年纳余庆, 佳节号长春。” 字虽不多,但这两句话非常吉利。“余庆”就是余福。意思是新的一年又接受新的福气。第二句是美好的节日叫做春节,意味着温暖的春天永驻人间。这十个字不仅对仗工整,而且把“新春佳节”四个字巧妙地嵌在了里边。所以当孟昶写完,身边的大臣们都叫好,孟昶自然也很高兴。
从这以后,桃符就逐渐演变成对联,后来桃木又被红纸所代替。一到春节,家家门上贴着鲜红耀眼的对联,喜庆的气氛自然更浓了。
扩展阅读:有名的对联
1、上联:好读书不好读书。 下联:好读书不好读书。 此联为【明】徐渭所作。上联指年少时好读书却不爱好读书,年老时爱好读书不好读书。
2、上联:独览梅花扫腊雪 下联:细睨山势舞流溪 此联的妙处在于上联急读如音阶:“多来米发索拉西”。下联为方言读数字:“一二三四五六七”。
3、上联: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 下联: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 此联是闻名的方位联。上联是清朝皇帝乾隆所作,下联是 纪晓岚即兴所对。
4、上联:昨日偷桃钻狗洞不知是谁 下联:他年攀桂登月宫必定有我 当代大文豪郭沫若,在童年时就很有才气,而且又调皮,常与友童去偷摘桃子。有一年中秋节与友童在一起赏月时,其友童吟一上联戏笑他道:“。”郭沫若文思敏捷看看中秋圆月即反驳道:“。”对句针锋相对,浅显明快,工整自然。 每逢佳节倍思亲。那又圆又亮的中秋月,常使游子望月思乡。
5、北京潭柘寺题弥勒佛 上联: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下联:慈颜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6、四川眉山三苏祠: 上联:一门父子三词客 下联:千古文章八大家
7、财神庙前对联 上联:只有几文钱,你也求,他也求,不知给谁是好? 下联:不做半点事,朝也拜,夕也拜,真是教我为难!
8、千手千眼观音庙对联 上联:菩提今菩提,具大神通,忽现千般千眼 下联:自在观自在,是真佛力,总由一念慈悲
9、倒坐观音庙联 上联:问大士缘何倒坐? 下联:恨世人不肯回头!
10、休闲娱乐场所对联 上联: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饮杯茶去 下联:劳心苦,劳力苦,苦中寻乐,拿壶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