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仲景晚年在编写《伤寒杂病论》时,决定将这两个方子都收入书时,考虑到这两个方子都以柴胡为君药,都有黄芩、半夏、生姜、大枣,只有其余味药不同,都该命名为柴胡汤,但如何区别呢?想到一张是大大用过,一张是小小用过的,因此,把大大用过的命名为大柴胡汤,把小小用过的命名为小柴胡汤。
小柴胡,吃法不一样,药效有差别
虽同样都是小柴胡的药方,但是剂型不同,药效也是有区别的。
宋代伤寒大家朱肱在南阳行医时,太守盛次仲患病召他诊治,寻按脉证以后,他说这是“小柴胡汤证”,进服三剂可愈。因小柴胡汤在宋代已经是士人悉知的名方,他没有写具处方。但当天深夜,病家来人说,服药后病未见轻,倒增加了腹满的症状。他再次前往视诊,察验前次所服用的药,一问,原来病家吃的是“小柴胡散”。
他当即指出:汤剂和散剂效用是不同的,汤剂能通过经络快速取效,可在此时用散,则药滞于膈上,故有胃满的症状。他便亲自操作煎小柴胡汤,二剂之后病人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