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博上初中不久得了一种奇怪的病:一到学校就头痛肚子痛,严重的时候甚至晕倒在地,父母带他四处求医。后来情况更糟了,别人一提到“学校”两个字,他就觉得不舒服――
孩子是装病,还是真有病?
北京男孩肖博的怪病是从初中一年级开始的。
刚开始,父母都没太在意,以为是因为感冒或晚上没睡好造成的。直到有一天,
他忽然晕倒在学校里,父母才感到事情的严重,连忙带他到医院检查。医生怀疑他脑袋里长了肿瘤,给他做了脑电图、心电图、脑部CT,但都没有发现器质性问题,只说是特殊的生理反应,无需治疗,长大了就好了。其他医院的诊断也大同小异。
“既然医生说了没有大问题,我们也就没有把他的头痛当回事。”肖博的母亲李女士――一位中年职业女性说。回忆那段噩梦般的往事,她仍然有些心有余悸。
医生的话让她和丈夫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那以后,肖博每次喊头痛,父母和老师就要他忍一会儿,不要影响学习。过了一段时间,他头痛症状没有消除,又开始喊胃痛,而且经常痛得大汗淋漓。父母不敢大意,又带他到医院看病。胃镜检查,发现他竟然患有胃窦炎,于是给他看最好的医生,买最好的药。经过几个月的治疗,医生诊断说,肖博的胃病已经好了。
这一回,李女士和丈夫没有感到丝毫轻松,相反更加困惑。因为他们发现,肖博的胃痛和头痛病仍然时常发作,而且大多是在学校里发作,而一到周末或假期就活蹦乱跳,恢复正常。于是,一个疑问渐渐产生:究竟是儿子为了逃避学习而撒谎,还是孩子真有什么怪病,医生没有诊断出来?
“我真不是装的!”肖博一脸委屈地对记者说。当时,对自己的病有规律性地发作,他也感到奇怪。每次在学校痛得在地上打滚,可回到家里,病痛就消失得无影无踪。更奇怪的是,周末在家好好的,周日下午在返校的路上,疼痛就鬼使神差地出现了……
父母最终也相信了儿子的话。既然不是器质性疾病,也许心理方面有问题吧。于是,他们又带他去看心理医生。肖博做了一大堆心理测试题目后,医生诊断说,他已经到了抑郁症的边缘,虽然暂时无需吃药,但必须调理一段时间。李女士和丈夫焦虑不已。
2004年下学期,被怪病折磨得痛苦不堪的肖博提出休学,在家里一边休养,锻炼身体,一边学习,按时参加学校考试。父母虽然极不情愿,但也无可奈何。他们打算,等儿子身体状况好一点,就催他去学校。毕竟,长期在家呆着不是一个办法。
然而事情的发展并未如他们的心意。因为在家闲得慌,肖博开始玩电子游戏,并很快有点着迷。尽管头痛和胃痛很少发作了,父母也多次催促他去上学,可他总是说身体不舒服,拒绝返校。这不是旧病未除,又添新病了吗?网瘾甚至比头痛胃痛更可怕啊!李女士夫妇焦虑万分,四处打听,求助教育、心理专家,希望帮儿子解开心结,让他早日返校。
不是网瘾,是学校恐惧症
2004年12月,通过记者介绍,李女士带着肖博找到了资深心理咨询专家贺淑曼教授。“问了一下肖博的表现,我初步断定,他得的并不是‘网瘾’。”贺教授说。
那么,肖博得的究竟是什么病?当他和家长讲述了所有的症状之后,贺教授心头一震:这不是典型的“学校恐惧症”吗?患者害怕上学,害怕参加考试。如果强迫患者去学校,他就会产生焦虑情绪和焦虑性身体不适,如面色苍白,心率加快、呼吸急促、腹痛呕吐、头痛头晕等等,而一旦让患者暂时休学,焦虑情绪和不适症状很快就会得到缓解,甚至消失。“虽然没有器质性疾病,但肖博确实不是装病,那些生理反应是在他潜意识作用下产生的。”贺教授肯定地说。一个本该天真活泼的少年为什么患上了学校恐惧症?
肖博原来是一个听话的孩子,小学阶段从未旷过课,学习成绩也常常名列前茅。然而,一张张高分成绩单下面却掩盖着危机,因为,孩子的“听话”和成绩实际上是家长高压政策之下的“成果”。
在肖博的记忆里,父母特别是父亲肖先生总是在强压自己读书学习。有一天,为了让他背诵一首古诗词,从早晨7点钟,到上午10点多钟,父亲一直看守着他,直到他完整背诵出来,才允许他吃早饭。他平时做家庭作业,父亲也总是在一旁看着,不准他偷懒,说是为了让他养成好的习惯。可事实上,只要父亲站在旁边,他心里就紧张,甚至发抖。因为作业题做不出来,肖博没少挨父亲的骂,甚至是拳头。
“我感觉爸爸在外面受了气,回家就在我身上出气。我都成了他的出气包了。”回忆那段往事,肖博语气竟然出奇地平静。有一次,他把自己的苦恼告诉同学,一位同学便给他出了一个主意:“你就问你爸‘金字塔是怎么造出来的’,你爸爸如果答不出来,就没那么自负了,以后不会瞧不起你,也不会打你了。”可这套小聪明对父亲根本不奏效:“你怎么这么笨?自己看书去!”肖博哪里还敢再问,生怕又招来父亲一个巴掌。
肖先生也知道儿子害怕自己,但他认为这并没有什么不好,相反正是他所需要的效果――树立权威性。肖先生是上世纪80年代的大学生,对儿子的学习和前途也寄予了厚望,并且相信严师出高徒,一直严格要求自己的儿子。虽然并不太赞同丈夫的一些教育方法,但李女士认为丈夫所做的一切都是出于对儿子的爱,所以也没有过多地干预。
“其实,除了学习,他爸爸对肖博相当宽容,几乎是有求必应。”
2003年下半年,肖博小学升初中的考试没考好,原来准备考北京重点学校八中的计划落了空。为此,父母数落了他好长一段时间。整个暑假,肖博一直郁郁寡欢。新学期开学第二周,他的“怪病”就出现了。
肖博害怕的是父亲,后来怎么又转化成对学校的恐惧呢?
贺教授解释说:“孩子说,挨打挨骂主要是因为学习、分数等原因。既然这样,我就不上学了,没有了学习成绩,父亲就没有理由打我骂我了。当然不上学的最好理由就是生病。刚开始,这只是一种心愿,一种幻想,但不断强化,就形成了一种下意识。在这种下意识的指挥下,患者一上学就头痛头晕或者肚子痛,不上学,就什么事都没有了。这就是学校恐惧症。”只要别人一提到“学校”两个字,肖博就觉得不舒服。“这种恐惧症如果再发展下去,不仅影响学业和今后的人生,而且还会对人的健康形成威胁。”贺教授说。